《元丹丘歌》拼音标注

yuán dān qīu gē
yuán dān qīu,
ài shén xiān,
zhāo yǐn yǐng chuān zhī qīng líu,
mù huán sōng cén zhī zǐ yān,
sān shí lìu fēng cháng zhōu xuán。
cháng zhōu xuán,
niè xīng hóng,
shēn qí fēi lóng ěr shēng fēng,
héng hé kuà hǎi yǔ tiān tōng,
wǒ zhī ěr yóu xīn wú qióng。

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
元丹丘啊,爱神仙,早上你还在颍川的清流中饮水,
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
晚上就回到紫烟缭绕的高山中来了,你常在嵩山的三十六峰上来回盘旋。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
你来往于群峰之间时,身骑飞龙,耳边呼呼生风,其速度之快可追赶流星。
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你可横跨河海与天相通,我知道你是想游无穷之境,追求无边的快乐啊。

元丹丘:李白二十岁左右在蜀中认识的道友,是李白一生中最重要的交游人物之一,曾一起在河南嵩山隐居。
爱神仙:一作“好神仙”。“好”字似更合理。
颍川:这里指颍水,即今颍河,源出河南省登封市嵩山西南阳乾山,东南流至今安徽颍上县东南入淮河。
嵩岑:嵩山之颠。岑,山小而高曰岑,此泛指山。紫烟:紫色的云气。
三十六峰:王琦注引《河南通志》:嵩山,居四岳之中,故谓之中岳。其山二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南跨登封,北跨巩邑,西跨洛阳,东跨密县,绵亘一百五十余里。少室山,颍水出焉。共有三十六峰。
蹑星虹:谓登上星宿和彩虹。蹑是踏的意思。星虹,指流星和虹霓。
身骑飞龙:道家有驾龙飞升之说。
与天通:上通天界。《列仙传·陶安公传》:朱雀止冶上曰:“安公安公,治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
“我知”句:此句《文苑英华》作“我知尔心游无穷”。《庄子·在宥篇》:广成子曰:“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

《元丹丘歌》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李白与元丹丘在开元中嵩山隐居的时期,具体时间约为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对求仙学道十分入迷,信奉“长生久视”的神仙之术。元丹丘是李白志同道合的朋友,当时两人一起在嵩山隐居。李白很佩服元丹丘的道术,因作此诗。

道教的神话常常会激超诗人的丰富想象,仿佛道士们过的也是神仙生活,也能摆脱人世间的种种限制,享受神仙的超脱和自由,以满足他们向往自由的心理和愿望。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就是这样。
“元丹丘,爱神仙。”正因为元丹丘喜好神仙之术,所以他才长期在嵩山修炼。下三句就是他常年在嵩山中求仙学道的夸张描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常周旋。”诗中把元丹丘长期在嵩山的活动浪漫化,夸张地说成是一天之内的活动,仿佛他已成仙得道,有了神仙飞腾之术。早上,他还在清清的颍川边饮水,晚上就出现在紫烟缭绕的嵩山峰顶,在嵩山三十六峰的绝顶灿列处都有元丹丘的踪迹。嵩山在今河南登封,是五岳之一的中岳。唐时这里是道教最盛的地方。著名的道教胜地嵩阳观和中岳庙就在这里。嵩山有太室、少室二山,二山各有三十六峰,共计七十二峰。大概在唐时嵩山有名字的只有三十六峰,后来愈来愈多,但三十六峰也只是一个约数,言其多而已。
下面诗中着重写元丹丘的神通:“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以上诗句意即脚踏星虹,身骑飞龙,速度之快,星驰电闪,只觉得两耳生风。可以横跨江河,飞越大海,在天空自由邀游,一直通向神话中的天国。这与屈原《离骚》中的乘飞龙遨游天国是同一寓意,即借飞升以向往自由,借游仙以寄托理想。
诗的最后一句说。“我知尔游心无穷。”《文苑英华》“游心”作“心游”,意思就更为明显。原来“蹑星虹”、“乘飞龙”,“横河跨海”的无穷之游,都只是“心游”而已。这一切都是诗人想象中的产物。并非真实。原来只是精神上的一番自由和逍遥之游。这与庄子“游心”(《庄子·则阳》:“知游心于无穷。”)的精神遨游是完全一致的。
此诗赞扬元丹丘爱神仙。“爱神仙”是全诗之眼。诗中故意把元丹丘写成一个能骑龙升天、横河跨海的神仙,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美好祝愿,也是对老友的戏谑。李白真心希望元丹丘像神仙一样的自由快活,当然这也是李白自己的愿望。诗是歌谣体,用三、三、七的句式,使诗句更加活泼,富有变化。诗的前半首和后半首结构重叠,有一种长短相间,循环复沓的音乐美。后半首的首句与前半首的来句还用顶针格的修辞手法,使前后段自然衔接,天衣无缝。此诗有语言明白如话,自然天成的民歌风味,读起来朗朗上口。由此可见,李白在学民歌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此诗就是他学习民歌的优秀结晶。

Processed in 0.321100 Second , 413 querys.